2025年台灣人文學社研討會:逆轉譯 
【主題說明】
2011年,吳明益的《複眼人》售出全球英文版權,《單車失竊記》則在2018年入圍曼布克國際獎;陳思宏的《鬼地方》自2019年出版以來,已售出多語版權,並躍上重要國際文學宣傳平台;2024年起,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接連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等多項國際殊榮;2025年,李佳穎的《進烤箱的好日子》入選文化部Books From Taiwan 2.0計畫,並成功售出多國版權。這些亮眼的文學外譯成果,借用楊双子的話說,標示著臺灣文學與臺灣人走向世界的軌跡。而今年臺灣受邀參加首爾國際書展並設置主題館,文化內容策進院以近年風靡韓國的「臺灣感性」為策展核心主題,則展現出以多元文化深度逆向回視他者觀看,進一步實現文化輸出的企圖。
從上述現象中,我們得以辨識出一種可被稱為「逆轉譯」的文化策略與流動能量。此一現象標誌著當代文化輸出邏輯的變異與重構:在全球文化流通的歷史脈絡中,「文化輸出」長期以來被理解為由強勢文化流向弱勢文化的單向滲透,藉由翻譯、媒介轉化與在地消費等機制,形塑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想像與美學範式。然而,今日我們正見證一種結構性的轉向。以臺灣為例,這座承載多重殖民經驗、複數語系與雜揉文化的多聲道島嶼,近年來積極探索反轉傳統文化流向的表達方式與流通策略,不再僅僅是強勢文化的接收端,而是日益成為文化生成與輸出的節點,在國際場域中被更廣泛地看見、理解與回應。「逆轉譯」因此不僅是語言翻譯層面的操作,更是一種文化政治層面的實踐,擾動了既有的知識系統與感官經驗,促使文化敘事、情感表達與觀看結構產生位移。
本研討會以「逆轉譯」為核心主題,聚焦於此一文化流通的逆向動能及其所蘊含的干擾潛力。我們希望藉此探討臺灣與東亞在當代全球文化地景中所扮演的主動角色,並思考這些來自「邊陲」卻足以返轉「中心」的位置與聲音,如何可能帶動對文化輸出的重新想像。
▲ 會議時程:
- 論文摘要截稿日期:114年8月10日23:59
- 錄取摘要公告日期:114年8月31日
- 討會議程公告日:114年9月30日
- 論文全文繳交日期:114年10月15日(屆時將提供發表人繳交方式)
▲ 投稿資訊:
- 本研討會之最終論文發表,均經籌備委員會進行匿名審查。
- 投件摘要字數500字;全文字數請勿超過6000字(不含標題、參考資料)。
- 稿件語言:中英皆可;現場發表請以中文為主。
- 歡迎個人投稿或小組(三人)投稿(若為小組投稿,請另附小組主題說明)。
- 為符合匿名審查原則,投稿請將「稿件」與「投稿人資訊」分為兩個檔案:
- 不含投稿人資訊之論文題目、摘要、3-6組關鍵字。
- 投稿題目、投稿人資訊(包含所屬機構、職級、與電郵)、簡要代表著作(若無可免)。
- 請投稿人根據以下資料夾中的「空白範本」之格式填寫摘要稿件與個人資訊:https://reurl.cc/NYdq2Q
▲ 投稿表單:https://forms.gle/bm9v6iKYeWvVYPTw7
▲若有相關疑虞,煩請不吝來信詢問:twhsociety@gmail.com;或追蹤「台灣人文學社」臉書粉絲專頁以追蹤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