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人文前沿講座】第四場:Nihil(ism) and Nothingness as Competing Therapies in the Anthropocene End-time

【人文前沿系列講座】第四場講座 Nihil(ism) and Nothingness as Competing Therapies in the Anthropocene End-time
講者|張嘉如(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現代語言文學系)
主持|Kurt Spellmeyer(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nglish,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USA)
講題|Nihil(ism) and Nothingness as Competing Therapies in the Anthropocene End-time
日期|5月20日(Fri.)
時間|9:00-11:00
地點|Live Online (GMT+8)
   http://meet.google.com/anx-ytyr-zoe
主辦|永續農業創新發展中心
   人文社會科學前瞻研究中心
大綱|
  本講座思考「意義」在行塑造人類願望和痛苦上所扮演的角色。在查爾斯·泰勒所謂的「世俗時代」下,我們稱之為「意義」的東西已取代超越性的地位,取而代之地成為我們所信奉的新宗教,或者新的崇拜物(fetish)。我們以自身構建的意義為基礎來為抽象的思想、原則或意識形態而戰,甚至犧牲生命在所不惜。人類的意義生產不僅造成大規模滅絕,也催化了人類文明的滅亡。現在我們正走向「人類世末世」:2018 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提出警告,地球距離災難性的生態崩潰只有 12 年的時間。面對當前的人類世災難,人類必須「學會如何死亡」,進而從事後人類世的修復工作。本文提出,「學會如何死亡」的方式不在產生更多的意義或重新配置意義,也不在於拒絕或超克虛無主義。要想重修我們與其他物種的關係,我們得先認清人類自身的「意義強迫症」。對虛無或虛無主義的恐懼(我稱之為「虛無恐懼症」)實為意識到生命的無意義性、意義的匱乏以及繼之而來的恐懼的反應。
  講者認為,「學會如何死亡」必須仰賴「虛無」和「虛無主義」。藉由更深入地進入虛無和虛無主義的深淵,全盤解構人類物種出發的認知和意義建構(如我、人類和壽者等概念),人類才能開始與其他生態生命和解,並接受被排除在意義之外的剎那生滅的無常。唯有消除人類的意義建構的妄想,我們才能夠真正親近那些處於「例外狀態」的裸命眾生。禪宗的公案修行為「人類世末世」下的療癒科技,幫助我們對治虛無恐懼症,將我們從意義強迫症的枷鎖裡解放出來。本文聚焦禪宗公案,作為的療治人類「意義強迫症」的修行工具。禪宗裡的「大死」和「大活」指的是從空的經驗裡面的意義消亡。藉由參「無字公案」、「大隋劫火」和「龍潭吹燭」等公案,修行者最終得以「返根還源」,克服自身存在的疏離感或「匱乏感」。虛無主義或「空」為一個「人類世末世」生態脆危時代下必要的治療策略,從而與世間萬物建立一種超越意義的親密無間且真實的關係。
瀏覽數: